2024-10-21 水果资讯 0
种养循环,提高品质
3000亩猕猴桃基地由绵阳一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建立。公司从一 开始就定位培植“生态、绿色、环保”的猕猴桃,生产过程中,坚持猕猴桃种植“三不”理念,即“不打农药、不施化肥、不用激素药”,所有果品都可以溯源。公司专门建起大型生猪养殖场 11 栋,年出栏生猪30000余头。采用“适度规模经果园+适度规模养殖场+沼气+沼液灌溉”的内循环模式,猪粪通过沼气池发酵,产生沼液通过喷灌系统灌溉猕猴桃树,沼渣做有机肥当做猕猴桃树施的底肥,以提高果品品质。公司用中药渣和秸秆发酵,制成生物有机肥,施入土壤中改变土壤pH值,将土壤由碱性变为微酸性。并在猕猴桃种植园内大量种植各种草,还草于地,在土壤改良的同时,增加土壤肥沃程度。
“通过这种猕猴桃种植与生猪养殖种养循环,既防止了环境污染,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,使猕猴桃根系发达,营养充足,果树健壮,果实饱满。”公司总经理白雪说,2016年公司的猕猴桃取得绿色食品认证,2017年取得有机食品认证。目前,猕猴桃通过电商平台和直销,走进国内北、上、广、深等大中城市的商场、超市。
流转土地,提高效率
“由于青壮年都外出务工,造成劳动力严重缺乏。土地要么粗放化种植,每亩收入只有一两百元,要么荒芜,没有收成,效益十分低下。”长卿镇天星村党总支白飞龙说:“如今种植上猕猴桃,将荒芜的土地利用了起来,每亩产值超过10000元,每年为村民带来土地租金收入100多万元。当地村民还在猕猴桃基地务工,增加收入。”
长卿镇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布局,按照山顶发展果树、半山腰种粮食和发展果树、山脚种粮食的原则,积极引入业主在山顶和半山腰发展猕猴桃产业,进行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。政府从项目、资金,以及土地流转上给予业主大力支持。与此同时,长卿镇坚持“户户参与、自愿参与、可进可退”原则,鼓励农户以土地或者现金入股企业,促使农民变股民、土地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,做大猕猴桃产业。
示范带动,扩大面积
在公司带动下,天星村村民白和平目前发展猕猴桃150亩,2018年已经开始投产。“公司为种植户提供了种苗、技术以及销售,种植起来没有后顾之忧。”白和平说,“目前,150 亩猕猴桃都开始挂果,才开始的时候一年能收入七八十万元,到后来越来越多,今年估计能够收入 150 万元,还是划得来。”
公司采取“统一种苗、统一技术、统一施肥、统一销售,分户种植”的“四统一分”模式扩大种植面积,抱团发展,形成规模效应。到目前,已有10多户村民发展猕猴桃。下一步,公司计划利用2-3年时间,辐射带动卧龙镇、长卿镇等乡镇种植猕猴桃1万亩以上,吸纳5000-7000名村民就近务工就业,实现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。
“我一年四季都在这里务工,如施肥啊,除草啊,摘果果啊,一年能够挣一万多块钱,再也不为生活发愁。”脱贫户鲜德章说。
长卿镇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实现脱贫基础更加稳固、成效更可持续,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该镇鼓励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,履行社会责任,优先考虑脱贫户在基地务工,增加收入。“目前,每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120 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人员有60多名,每年为农户带来务工收入200多万元。”农业公司负责人说。
上一篇:茂名小伙种植芭乐增收
下一篇:荥阳柿子种植历史悠久 味道甜美